高爾夫球推桿的標準桿佔總標準桿桿數的一半,因此推桿的優劣是高爾夫球成績優劣的關鍵。「Driver is show, Putter is money」這句話正可以說明推桿的表現在職業高爾夫運動中的重要性。
具備好的推桿技巧,是提昇高爾夫球運動表現的必要手段,因此高爾夫球學習者經常需要練習推桿,以便能夠提昇推桿的表現。根據林錫波(2000)評估影響高爾夫推桿因素的分析發現,球速的快慢、球桿面的碰撞狀況、推桿動作的流程、推桿節奏會不會受到內在因素(緊張、興奮、不安)的影響等,以及果嶺斜度的判斷、果嶺草紋的判斷、天候的影響、推桿的型態等,都會顯著影響到推桿的好壞。
除了推桿的技巧與各項影響推桿表現的因素以外,也有研究進行慣用眼(右眼或左眼瞄準,Steinberg等人,1995)、站姿(Gott與McGown,1988)、目標點(球或球洞,Gott與McGown,1988;Aksamit與Husak,1983)、長推桿(52吋,Gwyn與Patch,1993)、推桿前的試揮方式(Fairweather與Potgieter,1993)、以及推桿前提供推桿錄影帶指導的效益(Cook等人,1989)等,對於推桿表現影響的研究。無論如何,實際的進行推桿演練,對於推桿表現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事實上,果嶺的限制使得推桿練習顯得相當困難,因此各種推桿練習器被發展出來,以便降低場地與環境的限制,並且能夠將推桿練習過程的學習過程,轉移到實際的果嶺推桿表現上。
推桿練習器練習與實際推桿的最大問題在於推桿的距離上。Chavet等人(1992)以18名職業選手與18名初學者為對象,讓受試者分別在1、3、5、7、9、以及11公尺的距離進行推桿,同時記錄推桿時的成績與桿頭的運動學資訊,研究發現推桿距離存在一個閾值(threshold),當推桿的距離超過7公尺以上時,推桿桿頭的各項運動學變項與推桿的成績間的相關性就會有顯著的不同(與較短距離比較)。很明顯的距離確實會顯著影響推桿的動作與成績。Sanders與Fairweather(2002)針對1748名男性與120女性高爾夫運動者,進行3呎、12呎與24呎的推桿評量,結果發現優秀男性高爾夫選手、一般男性高爾夫運動者、以及女性高爾夫運動者的平均推桿成績分別為1.062、1.231、1.139,1.663、1.966、1.949,以及1.911、2.313、2.342。
不管是採用推桿練習器或在果嶺上推桿,推桿動作大致相同。推桿準備時,身體的站姿與目標線平行、雙手自然下垂、雙肘自然靠著身體、放鬆身體各部位;上桿時,頭部保持不動、肩膀啟動上桿、雙肩與雙臂相對位置固定;下桿時,用雙肩與雙臂持續維持相對位置擺動擊球、維持桿面方正擊球;跟隨動作時,送桿向目標、送桿距離比照上桿距離、放鬆自然的動作等,都是相同的。因此,理論上來說,推桿練習器測驗的進球率應與果嶺推桿比賽的表現一致。到底兩種推桿表現有否顯著相關,相當值得進一步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