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大專高爾夫學刊
Journal

打好推桿應有之認識

馬義傑 中山醫學大學

大專高爾夫學刊,第二期,14-21。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八月 出版

馬義傑 中山醫學大學

摘要:
一般高爾夫球友在果嶺推球時經常吃盡苦頭,別說是長推進洞,就連三呎的短推球都不容易,更不用說如何避免三推桿,或征服那設在大自然中的果嶺了。所以除去了風向、地形、氣候、保養及草種等種種的外在變數後,選擇合適的球具推桿與球將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它是高爾夫推桿中,少數球友自己可掌控的因素之一。為此,本文以文獻探討方式來比較高爾夫推桿器材的特色及不同型態的果嶺草種對擊球距離之影響,進而提出建議,作為日後從事高爾夫推桿前的參考。
關鍵字:高爾夫球具、果嶺速度、推桿

壹、前言

根據Beasly等(1999)的研究發現,推桿技術是高爾夫運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推桿可以使球友救平一個標準桿或製造一個博蒂(低於標準桿一桿進洞)及老鷹(低於標準桿二桿進洞)等;反之,不良的推桿將為球友帶來柏忌(高於標準桿一桿進洞)或更糟的成績,故其技術之優劣,足以對高球競賽成績造成關鍵性之影響。然而,我們卻未曾遇見任何一位球友,會在推桿上投注比在長擊球上更多練習時間。所以在練習場上見到的球友,幾乎都將時間用在最偏好的球桿上,例如七號鐵桿或一號木桿上。明顯的,追求距離可能是高爾夫運動的真正樂趣所在,但就一個十八洞球局而言,又有幾次使用到一號木桿的機會呢(馬義傑,民91)? Pelz(2000)的研究就指出,高爾夫運動中百分四十三左右是必須藉由推桿來完成。而杜錦豐(2003)亦指出,選手的平均推桿率為每洞1.72推,而初學者的推桿率為3.5推。因此以高差點的球友為例,勤練高爾夫推桿的重要性是不亞於全揮桿的。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不論在果嶺的養護、球具的開發與球賽的制度等,均有大幅的改良與突破。尤以競賽成績的進步最受注意,其原因除了選手整體的身心素質提升之外,無可否認的,球具的研發更是功不可沒。

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的球友常因認知上的不足,而無法享受到新科技所帶來的改變,亦或是意圖強烈,但練習不夠,無法將新的推桿模式變成一種習慣。所以他們真正想要的卻是一支新的推桿。問題是,買高爾夫的球具並不像逛街買東西那麼簡單。它關係到精準度,而這一切的精準為的就是,助你享受這個運動(Thomas, 2003)。所以本研究以文獻探討方式來分析高爾夫推桿的特色,以及闡述高爾夫推桿與球在不同速度果嶺表現之相關性,來協助球友選取符合自身運動特性的推桿及用球,以此提昇其運動效率與精確性,也使國內高爾夫運動的愛好者瞭解高爾夫推桿之重要性,作為日後高爾夫運動的練習參考。